返回

哈尔滨新闻网

不忘初心 保持人文情怀 践行宗旨 服务基层群众

责任编辑:卢丙武 2019-04-30 15:58

  作为党员干部,他直面群众,真心帮扶,用实干播撒“民生梦”;作为农民工家长学校的义务校长,他着眼未来,关爱孩子,用真情浇灌“教育梦”;作为基层管理者,他以人为本,率先垂范,为辖区群众铸就“幸福梦”。

  他就是哈尔滨市南岗区民政局局长、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家庭与社区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国学教育学会副会长、哈尔滨春晓农民工家长学校校长赵晓春,一位用真心诠释自己的“中国梦”, 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关注百姓安危冷暖,用真情为群众传递正能量的当代人民公仆。

  以真情实事回报辖区百姓

  赵晓春同志在基层街道办事处工作29年,任过科员、办事处主任、街工委书记。多年来,他始终坚持把岗位责任作为个人奋斗使命,以真情实事回报百姓。

  在“走千户、访千人,创先争优促和谐”活动中,赵晓春坚持做到“四必到”(低保困难家庭必到,零就业家庭必到,残疾人家庭必到,上访户家庭必到),与居民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辖区老“上访户”王明子是办事处的难题,多次上访告状。赵晓春多次去他家走访,一直进展不大,注意到他孙子趴在饭桌上学习,特意买了一张学习桌,亲自送到老人家中,并与他促膝长谈、化解矛盾。经过一下午的沟通,王明子老人被这位平易近人的书记感动了,他握着赵晓春的手,感动地说:“有您这样的好领导,是我们的福气,您放心,我会采取正常途径解决问题,再不给办事处添麻烦”!

  2017年初,到南岗区民政局任职后,针对近年来辖区离婚率居高不下的实际,他积极倡导家庭家教家风教育,开展“幸福家庭第一课”公益讲座,与新人们交朋友,一同座谈探讨如何经营幸福家庭。同时,骋请经验丰富的社会工作者、婚姻家庭咨询师和专业律师,提供婚姻家庭咨询辅导和离婚调解服务,帮助离婚当事人守住婚姻家庭最后一道防线。两年来,调解拟离婚夫妻1428对,758对夫妻破镜重圆,重归于好,调解成功率达到53%以上,做法被多家新闻媒体报道。2018年6月,在全省推进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工作现场会上,区婚姻登记处作为全省唯一示范点接受与会领导检查参观。

  为身边的人点亮一盏灯

  赵晓春始终高度关注弱势群体,扎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创造性地将工作职责同公益事业相结合,带领党员志愿者邀请弱势群体一起吃派饭,开办农民工家长学校,以执着的付出为农民工子女送去心灵关爱。

  2008年,他创办了一个人的农民工家长学校。赵晓春用马加爵、药家鑫等社会新闻热点案例,警醒家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推心置腹地和家长们谈如何与孩子沟通,他的“了解孩子”“欣赏孩子”等教育法,让家长们茅塞顿开。

  在义务讲学的同时,他还积极参与扶贫救困活动,先后为学校捐赠图书4000多册,捐赠学习课桌400余套。2011年9月,“农民工家长学校”被省妇联、省教育厅、省文明办授予“黑龙江省示范家长学校”荣誉称号。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光明日报、工人日报等国家级媒体多次采访报道。

  荣誉的背后,是他的责任和坚守。十年来,他初心不改,在被误解、受嘲讽中一路走来,无论是在简陋的小工棚,还是在华丽的大礼堂,他都一直坚持着、快乐着。在上万名家长渴望的眼神中,在孩子们的笑容里,他也真正体会到“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真正内涵。

  2013年他被评为黑龙江省“感动龙江”十大人物;2014年荣获“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哈尔滨市第35届劳动模范”、全国十大优秀党员志愿者、全国优秀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2013年-2015年连续3年获得省十佳志愿者, 2015年荣获全国首批岗位学雷锋标兵,2016年荣登中国好人榜。2017年1月以唯一一个基层干部身份当选中共哈尔滨市第十四届市委委员。

  一条毛巾、一间舍得屋、一面爱心墙,映射人间大爱

  2011年2月8日凌晨,南岗区清明四道街居民楼1楼发生火灾,6楼的一对婆媳被浓烟熏死在3楼走廊,最怜的是儿媳妇腹中还有一个尚未出世的婴儿。看到报道,赵晓春痛定思痛,在毛巾上印上醒目的红色警示标语——“浸湿 折叠 捂嘴 爬行”八个大字,发放到社区居民手中。不少居民捧着这条毛巾感慨地说,“毛巾虽小,作用却大。”

  为减少家庭生活用品的闲置和浪费,让辖区弱势群体得到更多实惠,2014年初,时任南岗区通达街工委书记的赵晓春,筹建了哈尔滨市第一间“舍得屋”,动员全社会把闲置物品捐到“舍得屋”,帮助有需要的特困家庭、空巢老人、残疾群众等群体,2000余名爱心人士累计捐赠3.9万余件物品。

  作为“舍得屋”的延伸,“爱心墙”应运而生。为顾忌受赠者的心理负担,在主要路口,他又设计了一面温馨的“墙”,市民可以把闲置的衣物挂在“舍得墙”上,只要有人需要,可以随时取走。赵晓春说:“捐出不需要的给需要的人,一舍一得之间,中华传统美德得以充分体现。”

  作为一名基层管理者,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了一个个富有特色的服务管理模式,一首乐曲作为上下班铃声,唤醒同事们阳光的心;一个真诚的笑脸迎送每一位群众;一本《弟子规》带动大家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杯绿豆水,为夏天办事群众服务更暖心;一条警示毛巾,推动辖区居民生活安全;一间舍得屋、一面爱心墙,特色公益让人间满满的都是爱……

  倡导节约一瓶水、一度电、一张纸等系列“节能减排”活动,又让他当选为哈尔滨市2011年新年“祈福人”;2012年获得“哈尔滨市十大环保风范人物”称号。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今后,他将不忘初心,继续把公益慈善事业与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真情付出,快乐工作,为幸福、和谐哈尔滨做出新的贡献

版权所有:哈尔滨新闻网
备案编号:黑ICP0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