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哈尔滨新闻网

第二部分 七三一部队——日本细菌战的大本营

责任编辑:卢丙武 2020-08-26 14:10

第一单元 日本细菌战元凶——石井四郎

第一组 鼓吹细菌战

提起七三一部队就不能不提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石井四郎。石井四郎1892年生于日本千叶县的一个地主家庭,因排行老四,所以叫“四郎”,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医学部,从七三一部队创设之初,他就一直主持细菌战计划,1942年由于贪污军费,被撤职。1945年日军节节败退,为了挽回战局,又重新任命石井四郎为部队长,七三一部队灭亡后,石井四郎逃回了日本。

1928年至1930年,石井四郎先后赴欧美20多个国家搜集细菌战情报,石井四郎考察回国后,极力游说细菌战,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在海外考察期间发现各大强国都在研究细菌战,日本若不积极准备,将来一旦发生战争,必定会遭遇到严重的挫败;

二、日本缺乏五金矿藏及各种制造武器所必需的原料,所以务必寻求新式武器,而细菌武器便是其中一种;

三、钢铁制成的炮弹杀伤力是有限的,细菌武器的杀伤范围更广,可重复传染保持长久杀伤力,从战略意义来看细菌武器是一种极为有利的进攻武器。

第二组 指挥细菌战

他的这些思想,得到了日本军部上层的支持,所以石井四郎开始了具体指挥研制细菌武器和实施细菌战的反人类犯罪生涯。

从石井四郎的简历表上,可以清楚看到他人生的轨迹。

第二单元 七三一部队本部

第二单元是被称为“食人魔窟”的七三一部队本部的展区,这里为什么被称为本部,是与设在哈尔滨之外的各支队相对而言的。

第一组 基础设施

七三一部队营区于1940年8月全部营建完成,核心区域占地面积6.1平方公里,内有建筑80多栋。

特殊设计的营区

七三一部队的设施是由关东军指定的设计公司和施工单位共同完成的,采用了德国秘密场所的设计方法,被称为“特殊设计的最奢侈营区”,这在当时日军营区的设计中实属罕见。

(一)完备的供暖、供热水、供电系统

锅炉房

这是一座三层楼高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大型建筑物,是集供水、供暖、供电于一身的重要设施,是七三一部队所有动力的来源。

(二)建筑物设计特点

四方楼

四方楼是七三一本部规模最大的建筑,占地15000平方米,由钢筋水泥建筑而成,虽说是三层,但整体高度相当于现在的五层楼高。

特设监狱

被四方楼包围在中间的,是两栋关押着被实验者的特设监狱,被称为七栋、八栋。正是这里采用了前面讲到的德国秘密建筑法,特设监狱是两层建筑,在四方楼外根本看不到里面的特设监狱,极为保密。而且监狱内有毒气管道,一旦发生意外事件,可以立即施放毒气将被实验者制服。另外,特设监狱还与各实验室紧密相连,便于进行活体实验。

(三)交通便利

铁路专用线

七三一部队有自己的铁路专用线和飞机场。铁路专用线位于本部大楼东侧,全长4公里,南与平房火车站相连接,北通第一仓库。最开始是运送建筑材料,营区建成后还运送生活物资和细菌研究所需的器材,甚至部分被实验者也是通过这条铁路线运送到七三一部队。

(四)设施完备的生活区

七三一部队建有3000人的居住区和生活区,名为“东乡村”,里面的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包括运动场、游泳池和神社等。专家称这个6.1平方公里的区域是“城中之城”,当时的日本人也曾声称“小小的哈尔滨,大大的七三一”。

(五)四条防线

对于这个重要的细菌战基地,关东军和七三一部队高度重视,构筑了从空中到陆地的四条防线加以保卫。

第二组 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严密

七三一部队组织机构严密,本部下设细菌研究部、细菌实验部等八个部,八部之外设与部平行的特别班,部下设课,课下设班,另外设有四个支队,一个研究所和三个野外实验场。

 

第三组 人员配置

七三一部队由将校、士官、士兵及军属四种人员构成。1945年,七三一部队配有将官3人,佐官44人,尉官102人,连同士官,士兵和军属,合计3540人。其中50余人有博士学位,他们都是当时日本细菌学、生物学等领域的专家。高等官就有近百人。

高等官是由天皇亲自批准任命的文官和武官。

所谓军属,就是指部队中不带军衔的文职人员。

七三一部队第二任部队长北野政次,他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

在七三一部队中拥有许多当时世界上顶尖的医学专家,他们的职责本应是治病救人,服务人类,但是却违背了医学研究的轨道与人类文明的准则,用活人做实验材料,并将研究结果作为自己的学术成果进行发表。

第四组 教育培训

一、细菌战培训班

七三一部队设有训练教育部。对本部、支队及相关人员进行细菌战的教育培训。

二、招收少年队员

为长期进行细菌战而培养后备力量,石井四郎从自己的家乡招募了大批14岁到17岁之间的少年。参加七三一部队的少年兵有两个共同之处:第一,家境贫寒,第二,成绩优秀。

第五组 待遇保障

1940年以后,七三一部队每年军费超过1000万日元还有50至100万日元左右的专项或特殊研究经费。营区生活配套设施完备。

第六组 保密措施

七三一部队保密措施非常严格,按照规定,所有部队成员之间不许互相透露所从事的工作,与外界通信需严格审查。七三一部队队员在进出时必须在指定地点换便装和更换汽车牌照,以掩盖其真实身份。

第三单元 七三一部队支队

1940年12月,为了适应对苏作战的需要,关东军司令官下达398号命令。在中苏边境地区建立海林、林口、孙吴和海拉尔支队,加上1938年接管的大连卫生研究所,七三一部队共有5个分支机构。

版权所有:哈尔滨新闻网
备案编号:黑ICP0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