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旅途,何尝不是走在回家的路上,期待“院前有山,乡愁有归”,这便是通河县依托绿水青山资源禀赋给予每位他乡游子的初心,乡愁在故里得到“寄存”。
近年来,通河县依托美丽村庄、美丽农业、美丽山水、美丽人文,按照“一城一带一圈”“二河三山四湖”旅游总体规划,系统性开发度假体验、主题娱乐、健康休闲类旅游产品,着力构建全城全域全景式旅游格局,近三年旅游接待量已达百万人次,旅游收入近亿元。
民宿重拾乡土,情怀融于自然
松花江畔、铧子山下,微风吹拂,花木摇曳,掩映在碧水青山中的民宿——或古朴,或雅致,向你缓缓诉说着江水与远山、夏花与秋叶……
2017年,通河县打造特色民俗村——林胜村,对该村大岗屯进行重点改造,使之成为通河县民宿建设里程碑式的重要一环。
同年通河县启动黑龙江省首届“哈尔滨·通河”国际美丽乡村与民宿设计竞赛,以实际村落为蓝本,通过有创意的建筑、景观环境设计和旅游策划,打造符合区域环境、地域环境的“通河特色东北民宿村落”,面向国内外公开征集设计方案,共征集了80余件优秀作品。
2018年通河县在国家AAAA级景区铧子山地质森林公园内28幢民宅作为特色民宿区:铧子山林场14幢别墅,别墅依人工湖而建,周围有室外健身器材、休闲亭台、采摘园、寒地玫瑰观光园、滑雪场、圆觉寺等;林胜村14栋平房,统一的防腐木贴面、防腐木围栏和步道板甬路,均为闲置用房。县政府与民宅业主签订10年租赁合同并付清了全部租金。同时规划出建设用地,满足新建民宿的需求。面向全国招募著名民宿品牌或者民宿业主入驻,只要设计方案和经营理念有吸引力,就可以免费经营十年。截至目前,14幢别墅已与14位民宿业主签约,在电影主题的基础上,通过遴选、整合、创新加入其他文化及生活方式的精髓。
七山半水一分田 嗨动乡村游
有“哈尔滨后花园”之称的通河县,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小兴安岭南麓、松花江中游北岸。通河县大气清新,土壤干净,生态环境各项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在发展休闲度假游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基础。
通河县推进旅游规划全域化、旅游产品全域化、服务体系全域化、旅游要素全域化。建成国家AAAA级景区铧子山地质森林公园、国家AAA级景区岔林河漂流、“北方钓鱼城”(国家AA级)大通河桃花源景区、二龙潭国家级湿地公园、乌龙国际狩猎场、铧子山滑雪场等生态景区。
以铧子山地质森林公园景区为重点,实施景区品质提升工程,完善景区配套设施,提高景区建设水平和品牌影响力。
2017年8月二龙潭被正式批准为国家级湿地公园,集湿地保护、湿地旅游与湿地科普宣教于一体,穿芦苇荡、品全鱼宴、观湿地鸟、冬网捕鱼、水上游船,是湿地生态旅游首选。
入选黑龙江省第一批研学旅行试点县,有两个省级研学旅行教育基地,可以开展亲子插秧、农事体验、户外拓展、四棵杨抗联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写生绘画等研学旅行活动。
把新农村建设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规划实施了吉尼斯稻香村、林胜国际艺术村、五四民族风情村、乌鸦泡渔村、铧子山旅游小镇、富林森林旅游小镇等特色旅游村屯、小镇建设工程,以及铧子山森林观光小火车、国学教育养生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大果榛子扶贫基地、寒地玫瑰观光园、满山红种植基地、蓝莓种植基地、景区周边生态整治,旅游路拓延改造、农家乐配套等乡村旅游项目。
以节会带动旅游,成功挑战“最多人一起插秧”吉尼斯世界纪录、举办通河大米高峰论坛、全国山地自行车大赛、美丽乡村与国际民宿设计大赛、国际雕塑大赛、中国第一届北方钓鱼城·哈尔滨通河县冰钓大奖赛、亲子插秧比赛、中国·哈尔滨第六届五花山赏秋节、开竿节、登山节、滚雷骑行节、海外大V通河行、农林特产展销等活动,吸引了国内外大量游客,营造了浓厚的旅游氛围,提高了通河乡村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吉尼斯最多人一起插秧
穿珠成链 承载更多游客的乡村游体验
通河县推进农旅产业融合,建设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建设乡村文化旅游带、农耕文化园等一批生态旅游基地;培育特色小镇、乡村民宿、农事体验、共享农庄等农村新经济;推进休闲度假、生态观光、民俗风情体验等产品开发。力争到2020年集中培育5个以上乡村特色民宿村,乡村休闲旅游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以上。
整合旅游资源,穿珠成链,不断完善旅游专线、厕所、标识、游客停车休息站等基本设施配套,强化吃、住、行等旅游要素保障,狠抓景区周边村屯环境整治,逐步构建全域成景、全域协同发展格局。推进富林森林旅游小镇、民宿旅游小镇、自驾游营地、游艇码头建设,依托通河通用航空机场建设,开发航空旅游交通、观光、体验、摄影、运动、极限飞行等新兴旅游项目,打造一批著名景区和精品旅游线路。推动旅游和生态建设结合,重点发展乡村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