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国家旅游局启动厕所革命三年行动以来,哈尔滨市把厕所革命作为“一把手”工程和重要民生工程,着力改善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三年多来,全市共新改建旅游厕所323座,厕位3717个。9个城区共投入使用公厕2329座。2015年和2017年,哈尔滨市先后荣获全国“厕所革命建设先进城市”和全国“厕所革命优秀城市”。哈尔滨市旅游发展委员会获得全国旅游厕所建设“综合推进先进单位”。
哈尔滨地节街上的一座高颜值公厕。
哈尔滨南直路与长江路交口新建公厕。
哈尔滨友谊路上一座崭新的双层公厕。
加强规划,制定政策,完善厕所革命顶层设计
哈尔滨市成立了由市长担任组长的旅游厕所革命领导小组,多次组织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厕所革命的推进落实工作。一是定规划。厕所设施的统筹建设被纳入全市“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完成了《哈尔滨市公共厕所规划说明书(2012—2020)》。明确2016—2018年三年内城区新增公厕600座。二是定政策。制定出台了《哈尔滨市旅游厕所评定方案》《哈尔滨市新(改)建旅游厕所奖励标准》。截至目前,奖励景区景点80余处,兑现国家、省、市奖励资金1925万元。三是定标准。一类公厕不得低于20%,二类公厕不得低于50%,三类公厕不得低于30%。
抓住重点,加快建设,高质量推进厕所革命
哈尔滨市坚持把厕所革命作为政府“一号工程”。一是加强重点景区公厕建设。全市景区、旅游线路、乡村旅游点等旅游厕所全部达到A级标准,特别是东北虎林园的厕所建设已获得国家旅游局评选的人文关怀奖。二是加快城市重要节点公厕建设。哈尔滨市在旅游厕所建设同时带动了城市公厕建设。三是注重公厕建设质量。制订了《哈尔滨市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指南》,对已完工的旅游厕所逐一进行验收。目前,我市旅游公厕均达到“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免费使用、管理有效”的基本目标。
公厕内部装修“豪华”。
公厕内还配置了绿植、圆凳等。
创新举措、加大投入,构建公厕建设多元化投资渠道
哈尔滨市坚持用新理念、新思维、新模式推进厕所革命,指导有关部门通过多种方式筹措建设资金。一是注重加大政府投入。采取“以奖代补”“制度补血”的方式,从旅游专项资金中划出3000万元,专门用于全市旅游厕所建设。二是注重引导企业投入。通过政策扶持,鼓励有意愿的企业加入公厕等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行列。三是注重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积极倡导、鼓励民间投资,引导社会力量运用市场经济手段,采取以商养厕方式,推进厕所建设管理。
完善机制,严格管理,持续推动厕所革命共建共享
哈尔滨市在抓厕所革命工作中,始终把强化管理、建立长效机制作为重点,大力推进相关工作落实。一是强化协调配合。注重统筹协调政府各相关部门,共同推进厕所革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二是强化舆论宣传。充分利用多媒体、多渠道开展厕所革命宣传工作,营造浓厚氛围。三是强化开放共享。积极引导企业、社区以及沿街单位开放内部厕所,供市民和游客免费使用。在全市启动开展了“城市厕所开放联盟”活动,开发智能寻厕APP。截至目前,报名参加“联盟”的社会单位已达到1800余家。
下一步,哈尔滨市将继续加大旅游厕所建设力度,推动4A级以上景区第三卫生间建设,并逐步推动旅游厕所建设标准向景区周边、城市休闲区域和旅客聚集区域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