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的秋天,注定是一个沉甸甸的收获季,大美龙江即将迎来省首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
回首 2016 年的春天,那是一个激情澎湃而又希望满满的春天。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视察时提出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 的重要理念。
在 " 两山 " 重要理念指引下,省委、省政府加强旅游产业顶层设计,提出把我省建成 " 全国一流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夏季健康养老基地、冬季冰雪旅游首选目的地和全域旅游示范区 "。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又提出着力建设 " 旅游强省 " 的目标。
春华秋实。两年来,我省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2017 年,全省共接待游客 1.64 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1909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3.35% 和 19.07%,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旅游产业强力拉动下,全省机场旅客吞吐量达 2210.89 万人次,同比增长 16.7%;哈尔滨机场旅客吞吐量 1881 万人次,同比增长 15.6%,再次位居东北三省之首。
大美龙江,正成为美丽中国一道绚丽多姿的风景。旅游产业正成为我省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和全面振兴发展新路子的一条关键路径。
避暑旅游:从 " 苏醒 " 到 " 井喷 "
今年 6 月,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生态旅游分会、国家智慧旅游重点实验室分别发布了《中国生态旅游发展报告》《中国生态旅游大数据报告》。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报告》显示,黑龙江省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与国家级森林公园数量及面积,均排名全国第一,荣登 " 森林之冠 "。
《中国生态旅游大数据报告》显示,黑龙江、江西、贵州等省份的生态资源对一线城市游客的吸引力最强;前往黑龙江、内蒙古和山东的游客中,拥有车辆的比例最高;此外,游客对高端消费品的偏好、出境旅游的占比、重游率的占比以及旅游黏性的高低,黑龙江都位列全国前三。
" 两份《报告》,足见黑龙江生态旅游资源之明显优势。" 省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黑龙江曾经冰雪旅游一枝独秀,让生态大省充分发挥优势,大力开发生态旅游越来越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
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我省加速避暑旅游产品供给," 旅游 + 养老 "" 旅游 + 体育 " 等 " 旅游 +" 产品,让我省夏季旅游市场迅速火起来。每到夏季,到哈尔滨、伊春、牡丹江、黑河、大兴安岭避暑的游客络绎不绝。
全国闻名的中央大街,每到夏季,日接待游客近 80 万人次,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避暑第一名街。
夏季到黑龙江旅居养老,成为中国老年人一种新时尚生活方式。
" 现在我们在全国招收的老年会员达 12 万人,可为其在全国各地提供‘候鸟式’‘一站式’养老服务。但从这两年的发展趋势看,来自发达地区的老人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把哈尔滨列入到夏季‘候鸟式’养老的目标地。" 一家康养企业负责人说。
我省每年大约有 16 万老年人南飞三亚越冬。" ‘候鸟式’养老不能只是单向的,寒冷地区老人去南方过冬,南方老人也会选择到北方避暑。" 市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姜鸥分析说,随着老年人收入的提高和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升,以 " 夕阳红 " 为特征的养老产业必将成为我省一个生机勃勃的 " 朝阳 " 产业。
我省把发展旅居养老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产业领域,在全国首开先河,整体打造 " 夏季养老在龙江 " 的品牌," 南雁北飞 "" 南病北治 " 初具规模。
2016 年,对黑龙江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黑龙江省犹如一匹 " 黑马 " 横空出世,让体育界刮目相看。黑龙江马拉松系列赛、穿越大小兴安岭国际徒步大赛、2016 全国山地自行车冠军赛 ( 亚布力站 ) 、2016 中国赛艇公开赛、F1 摩托艇世锦赛等系列体育赛事,不但集成刻画了黑龙江省夏季整体生态化优势,还带来了可观的 " 赛事经济 "。" 黑马 " 系列赛参赛人数总计近 9 万人,直接带动参与人数达 20 万人,拉动经济消费 3.5 亿元。
" 冰雪之冠 ":领秀中国扬名世界
2017 年春节,黑龙江冰雪借助央视春晚舞台惊艳亮相,在 3 次隔空连线、3 个精彩节目构成的春晚 8 分钟内,黑龙江将丰富的冰雪资源、深厚的冰雪文化、领先的冰雪艺术、独特的东北民俗集中展现。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得益于春晚效应,影响力大幅提升,成为国内最火爆的旅游景点,共接待游客 130 万人次,旅游收入 3.3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8% 和 10%。到太阳岛看雪雕,到亚布力滑雪,到北极村与圣诞老人一起坐雪橇,到齐齐哈尔观雪鹤、打冰球,到伊春林海穿越、滑雪狩猎,到镜泊湖看冰瀑、赛冰上龙舟,到大庆泡雪地温泉、品味特色坑烤,到五大连池泡温矿泉、打雪地高尔夫 …… 全省各地精彩的冰雪精品活动吸引全国游客们纷至沓来。
2017 —— 2018 年的冬天,黑龙江的冰雪更加熊熊燃烧,
辽阔的龙江大地,在习近平总书记 "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 重要理念指引下," 热雪 " 沸腾,人如潮涌。
2018 年春节,我省 7 天累计接待国内游客 1122.67 万人次,同比增长 11.2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 136.32 亿元,同比增长 13.16%。
省冰雪产业研究院负责人张贵海表示,黑龙江是我国冰雪资源最密集的省份,过去我们对冰雪认识不全面,看劣势多,看优势少。习近平总书记 "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 的重要理念,用思想的创新,为我们利用冰天雪地、发展冰雪经济赋予了新的内涵,照亮了更为广阔的发展道路。
" 黑龙江省旅游委在全省整体品牌体系下,推出更具系统化的冬季品牌‘冰雪之冠’,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亚布力—雪乡旅游线路基础上,全新推出大美雪乡、鹤舞雪原、冰雪森林、秘境冰湖、北极圣诞五条冬季冰雪线路,涵盖黑龙江省引以为傲的中国冰雪之最、世界冰雪之最,丰富了旅游产品的供给。" 省旅游委主任锡东光说。
" 要想实现黑龙江冰雪产业可持续发展,培养冰雪人才至关重要,要让龙江冰雪人才叫响全国。" 哈尔滨市冬季运动项目训练中心花样滑冰队教练奚鸿雁说。
哈体院、哈师大、黑大、哈工大、哈工程、哈理工等高校将扩大冰雪人才招生规模,全省体育院校、体育类专业普遍开设冰雪课程。哈体院参与国家冬奥会筹备与运动员训练,与首体院、河北体院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了冰球、冰壶等 17 支冰雪专业运动队,开发编写高水平冰雪运动教材,每年可培养冰雪人才千余人。
有资源、有优势、有机遇,相信更多的 " 冰雪动力 " 将推启龙江 " 冰天雪地 " 的 " 白金时代 "。
靶向营销 + 规划引领 大美龙江愈发闪耀中国
规划先行、靶向营销、旅游大项目拉动,让大美龙江成为美丽中国这个大百花园中一束更加艳丽的鲜花。
位于世界最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号称 " 世界的十字路口 " 的美国纽约时报广场的 " 中国屏 " 上," 冰雪之冠上的明珠——哈尔滨 " 旅游宣传片成为街头一道独特风景。在纽约 " 中国屏 " 播放的哈尔滨旅游宣传片长 15 秒,每日滚动播出 68 次,展示了 " 冰城 " 哈尔滨的众多热黑龙门旅游景点。
最近几年,我省江不断提升的营销策略让 " 冰雪之冠 畅爽龙江 " 品牌形象走红中国走向世界。黑龙江依托整体生态优势和冰雪资源,强化营销,每年在省内外举办百余场大型推介活动。
" 好资源不等于好产品,好产品不等于好市场。想要拥有好市场,营销在旅游产业发展中至关重要。" 黑龙江大学旅游学院院长段光达说。
近两年,省旅游委营销推广持续创新,建立了省旅游委、市(地)县旅游部门、旅游景区分层级营销机制。在坚持 " 线上 " 与 " 线下 " 相结合、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品牌与产品相结合、专业与行业相结合、" 请进来 " 与 " 走出去 " 相结合、国内市场营销与国际市场营销相结合 " 六个相结合 " 营销模式基础上,把传统旅游推介会升级为 " 不同主题推介会 + 企业交流会 + 媒体推广 + 互联网营销 + 产品落地 "。
在手段上发挥互联网平台作用,布置旅游资讯信息 " 四上 " ( 上微信、上微博、上手机客户端、上旅游网站);旅游产品宣传单 " 四进 "(进旅行社、进星级饭店、进冰雪景区、进 S 级旅游滑雪场),满足游客旅游资讯需求。省旅游委 " 官微 " 被评为全国旅游 " 最有影响力的政务公众号 "。
近几年,我省注重旅游规划导向,编制完成《全省旅游业 " 十三五 " 发展规划》《冰雪旅游专项规划(2017-2025 年)》《生态旅游专项规划(2017-2025)》《冰雪产业发展规划》《少数民族旅游发展规划》,启动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合作编制《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9-2030 年)》和《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等项目。
出台了《关于加快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促进旅游产品转型升级的意见》。春季推出 " 五大赏花地 " 和 " 五大观鸟地 ";夏季构建 " 四类精品 + 十大主题 + 一城五线 " 全新产品体系;秋季推出 " 三大主题、一城五线 " 精品线路和特色产品;冬季打造 " 十大主题、一城五线 " 产品体系。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持续推进。
在旅游业阔步前行之时,我省旅游大项目纷至沓来,对旅游产业拉动效果明显。近两年,我省旅游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2017 年全省亿元以上旅游产业项目 76 个。哈尔滨万达文化旅游城、波塞冬海洋王国等一批旅游文化产业大项目投入运营。22 个项目被确定为国家优选旅游项目。